Day1 4/7 夢與現實的交界
秋葉原
東京タワー
六本木
西麻布
嗯,夢與現實的交界線。我正往那裡去啊。

雖然當時跟地勤說靠窗或走道都無所謂,但現在想起來被安排到靠窗坐位真是好啊。我習慣上長途巴士或飛機前一定先如廁的,三小時多的飛行時間沒有小解的需要。台灣的土地漸漸遠離傾斜的機身,前方有什麼在等著我呢?什麼也不敢想,就怕儘管只有一絲絲期待也會招致不幸或意外。環伺機艙,好多零星的空位,這班機抵達東京後還要轉底特律,簡言之往東京聯合往底特律的旅客也佔不滿這班飛機的機位。別說淡季都很難有這光景了,櫻花季看見如此寂寥的機內風光,可見震災的影響果真是不小。但一個念頭一瞬在我心中偷偷閃過:旁邊的空位讓我覺得很自在啊。
幸好ダメ航空是沒有個人螢幕的,喜歡看電影的我也只有補眠這個選擇。稍微放鬆這段時間以來刻意凝結住的感官,睡眠不足的身體搭配放空的精神,很輕易地我沉沉睡去。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的嗅覺先被喚醒了。是食物的香味。我深呼吸。然後我睜開眼。

還不能大意,還有很多注意事項啊。
買了Metro兩日卷和京成電鐵1000羊的便宜車票,不趕時間,我心想應該是趕得上與S君的約。搭上比計畫晚一班的電車,暗自祈禱不要有什麼意外才好,我一手勾住小桃的提把,然後靠在不客氣壓著我雙腿的呂旅人上又墜入無意識的精神空間了。
@秋葉原
最後還是認輸,打開旅行前特別下載的iPhone app-Mapfan,真的很好用啊!至少這六天下來幫了我不少忙,只是很難避免地iPhone電量也跟著耗得更快了。我依照Mapfan的提示終於找到的下榻處-ヴィアイン秋葉原。反省一下自己的路線才知道是怎麼走錯的:
我心裡的感謝是怎麼也無法完全表達的!只願他能從我的表情感受到感激之情的大意。我把準備好的土產遞給他,向他一一介紹。希望他會喜歡!未料他還是很客氣地準備了禮物給我,我們交換彼此當下的情緒之後道別了。回房後我等不及打開,驚喜地發現是香吉士的各種周邊,我獨自吃吃笑著咀嚼這非常S君的作風。
@東京タワー
生在路旁,開花不到五成,花瓣尖細不張,像放鬆而自然垂下的手勢。絕對不是引人注意的,特別在此刻櫻花群生的東京,大概只有罕見如我的少數觀光客會覺得大驚小怪吧。但在這尷尬的入夜時分,它伸長著細長縝密的裸枝闖進了我的構圖。遠景是漸層的灰藍色,中景是平凡無奇的建築和民宅,這光景冷卻了我高張的情緒湖水,得以稍稍沉澱下來。但我知道湖底還受熱著,不斷冒著無數的小水泡。就要重逢了!我循著原路回到日比谷線,下一站六本木。
@六本木
剛上車我就發現自己一點心理準備也沒有。短短一站的車程也別提什麼建設了,就照這樣放空的狀態見面吧!他說剛下班的他會以西裝登場,要我別嚇到了。有襯衫癖的我其實是很期待的啊。到了約定的出口處,地下鐵通勤的上班族來往熙攘,但沒一個能奪取我一毫秒的專心。我環伺一周沒看到他的身影。上一次見面是兩個多月前的時候,但他的模樣還烙印在我的腦海,不是我沒認出他來而是他還沒到,這點把握我是有的。但是先到的自己被他發現時的第一眼,是什麼表情、什麼姿態我完全無法掌握,對此我感到猶如萬蟲鑽體的不自在,只好繞到別的地方四處晃晃,企圖讓自己能更自然些,至少表現出來的樣子必須更自然些啊。
補了一下護唇膏,消耗一張吸油面紙,我把手上多餘的東西收近呂旅人裡,企圖讓自己更遠離狼狽的觀光客的形象。最後還是回到約定的出口,停駐在一張大地圖前用iPhone來殺時間,看的是我的行程還是地圖還是facebook已經沒印象了。大概是因為我並不是真的在看吧。
沒多久光景,我認真的餘光掃到一個熟悉的形影。抬起頭,主視線跟餘光終於焦點一致,落在不遠處一位穿西裝提著公事包向我揮手的男子身上。我的思考遲鈍地留白,但情緒直覺地從唇間與齒縫中綻放開來,不費力地托起盈盈燦笑。M君穿著深灰色帶細密淺色條紋的西裝內搭純白襯衫,剛下班的些微倦容與缺席的領帶互相呼應,激盪出一種放鬆的氛圍。我忍不住害羞起來,是因為西裝還是因為他的關係就無須再追根究底。總之我的話匣子又卡住了,不是話找不到出口,是源頭根本就斷了,我陷入慌張的沉默,只能被動地跟在他身旁適時回應他的話題。
我們並肩走在六本木街頭,M君沿途向我介紹特別的異國餐廳、富士膠捲的畫廊、六本木的知名地標等等。他輕聲地、細心揀選淺顯詞句地、用沉穩但不老氣的嗓音領著我的尷尬、我的迷惑,但那嗓音卻也是這些尷尬與迷惑的源頭。我個人的感受將我們之間的互動曲解為彆扭,不如說這彆扭也許不過是我個人的感受。
Midtown的庭園在我們的面前展開了。
「雖然知道會很暗,但這也未免太暗了。」誠如M君所描述的環境條件,我其實看不清楚他的表情,皺著眉或垂下眼角,但我捕捉到那遺憾和可惜的思緒了。往年總是熱鬧地聚集飲酒賞花的人群,現在不管是盞燈或行人卻都稀疏可數。這光景是可預見的,所以M君的思緒也成了個人的,因為我一點惋惜的情緒也沒有,反而為這種壟斷沾沾自喜。剛巧遇見不知正在拍攝什麼的攝影團隊,這一帶能撐起安全快門的亮度是他們所帶來的嗎?那麼我真是太幸運了。除了因受到攝影團隊眷顧而閃耀的三兩櫻花樹,附近僅靠路燈支援,在自然光下能見度不高的夜櫻們,以各自的儀態暈成一片朦朧的美。
再往裡面走就更暗了,我偷偷在心裡像施魔法一樣地在公園四處擺上一塊塊地墊、打亮一盞盞投射燈,然後讓大批人群如雨後春筍一個個現身於地墊上、櫻花樹下、各個角落,或舉杯作樂、或高聲暢談,好一副明亮又歡樂的景象。當一瞬間從那種想像抽離回到現實,淒涼的黑暗毫無疑問是唯一的存在,暗淡下來的櫻花卻與我更近了,這讓我愈發覺得快樂。這是我第一次的夜櫻,我沒見過別的,也不管真正被定義的夜櫻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之間沒有酒酣耳熱的喧嘩、沒有爭地的三腳架和遊客、沒有為了成就夜櫻而設置的光照,這不被打擾的無聲會晤已在我的記憶取得一席之地。

我們將初次見面的夜櫻往身後送,登上天橋階梯的時候M君指著另一邊的公園說:「那裡就是草彅剛裸奔被逮捕的地方哦!」我爆笑,想起當時他打電話跟香取慎吾求救的事。在天橋上可以看見較亮處櫻花的全景,我停下腳步托起相機。
在通往Midtown的天橋上,隨心所欲取景的人只有我。
拖著微弱的光影,穿過緊密綴在建築邊緣的階梯往下。毛利庭園。一樣是以日式的精緻風格呈現,櫻花樹風雅地圍著中央的小池盛開著。雖然人工的氣味濃重,但在星星都快要露臉的這樣的夜晚,嗅覺也跟著不敏銳了,一切都變得可以原諒了。
即使再向內探訪也只有黑暗,我們只好作罷,在路口處的長椅上坐了下來。他問起翌日的行程,我秀出手札內頁的日程表,但在惡劣的光度下印得小小的字體自然是難以辨識。後來聯想式地聊起櫻櫻為震災所做的新歌、Apple Store、還有為了Mapfan申請日本帳號的事情,沒什麼特別的話題,只是對談本身就像晚春的微風,拂著恰好的溫度讓人好放鬆。
@西麻布
終於到了迎接在東京的第一餐的時間啦!M君提供了幾個選擇,但拉麵果然還是最誘人的經典啊,我幾近反射地作出決定(甚至別的選項是什麼已經不復記憶)。應該是之前提過的五行吧!在討論區沒看過的在地人推薦口味,最讓人躍躍欲試了。鄰接六本木,人煙莫名稀少的西麻布,瀰漫著難以親近的類似高級住宅區特有的空氣,彷彿連時光的流動都快停滯不前了。
紅磚砌成的外牆、明亮而具現代感的落地窗,暖烘烘的人氣穿過一定厚度的透明,延伸到店外化成長長的人龍。為了吃我是願意等的,但晚餐時間大家不免伴隨幾杯黃湯下肚,把酒言歡之後等待時間就難以估計了,M君馬上決定另尋他處。折返的路上稍作討論後,聽到以牛腸為素材的もつ鍋,就決定是它了!想必跟我們的五更腸旺各異其趣,不禁又期待了起來。
雖然招牌已經在眼前,入口卻是耐人尋味。攀上右側的窄梯上去,推開一扇不顯眼的門板,才終得其門而入。店內的裝潢是沉穩的橙色調,厚實的木桌流瀉著靜止的木紋、刷得灰白的牆上飛舞著名人的簽名(但我認不出誰)、紅褐色的短木帘、僅插了一支黃金葛的迷你盆景,昏黃的燈光包覆著簡單佈置的有條不紊,這是日式的古趣,我想。
對於初次見面的もつ鍋料理,儘管視線在菜單上來回往返,我是一點想法也沒有。表達我想跟從在地人的口味之後,M君先向店員點了兩道小菜。我則選了有瓶子上有櫻花圖案,內容物全黑的啤酒。
首先是お通し。
前菜。雖說拉麵像影子一樣緊跟著日本美食的印象,但這擺盤在食材豐富度的限制下所發揮的精緻不也是日本料理的精髓嗎。不管怎麼說是很適合展現淑女風範的分量跟大小。只需要優雅地一小口一小口往嘴裡送,再細細咀嚼進胃裡。
全黑的不知名啤酒很順口很好喝。
我的目光再次回到他的身上,迂迴地。
透過鏡頭在觀景窗看到他的身影並沒有比較不緊張。
如果他不是穿著這一襲合身的西裝,我是不是就不會這麼緊張了呢?
他的氣質從西裝剪裁邊緣滲出來,周圍的空氣都變稀薄了。他簡化後的用語掩藏不住聲調慣用的抑揚頓挫,挾著年代感的優雅振動著我的鼓膜。
ひじき。
羊栖菜,又稱鹿尾菜。是一種只分佈在日本、韓國等海域的稀有海藻類。鈣質和纖維等營養價值很高,不含熱量(很重要),主要食用莖的部份,市面看到處理後的模樣就是這樣近黑色、短而粗的碎條狀。吃起來跟脆脆的珊瑚草、紮實的昆布或軟絲的海草都不一樣。以前在哪裡也許也吃過,但這麼認真品味的印象是沒有的。調味不會過鹹以免搶過羊栖菜的海味,豆類的澱粉甜味與之不融合也不互斥,嚼在一起,豆渣就成了羊栖菜溫柔的媒介,上演群起的執拗。回來好奇上網搜尋,維基百科告訴我日本流傳著「多吃羊栖菜就能長生不老」的古話,因此9月15日的敬老日也被稱為羊栖菜日(似乎有點離題了)。順帶一提3月至5月是羊栖菜的收穫盛季,正是當季的時候,我真是有口福呢!
我們一邊慢慢享用這些秀氣的佳餚,一邊聊起跟筷子有關的事。例如筷子的用法、什麼時候開始學會用筷子之類的。可能也是在這時候交換了彼此的禮物。大致上跟準備給S君的別無二致;維力大乾麵地獄辣椒口味、維力炸醬罐、佳德老婆餅、李鵠鳳梨酥,只有注音符號的童書是不同的。都是我個人很喜歡吃的東西,特別很想知道他們對我鍾愛的泡麵有什麼樣評價。這時他的聲音開始沙啞了。懊惱著怎麼沒將藏在小桃內裡的八仙果隨身帶著。
M君從原皮色公事包中將我託他買的Mr.Children的DVD「Split the Difference」拿出來遞給我。「沒有準備什麼東西所以這個就當作禮物。」他說。一番拉扯之後,看起來是不可能收下我的錢了。但是冠上「M君送的」,這塊DVD也因為多了一層特殊意義變得更令人珍愛了。我感激地收下。拜託他幫我買的時候,有跟他說儘管先睹為快沒關係。可惜他似乎因為不忍拆封而作罷。其實如果由他來拆的話,重視收藏的我也不再介意包裝的完整度了。
もつ煮込み。
牛腸、蒟蒻、蘿蔔等食材被味噌調製的高湯所滲透,高湯也充斥著食材的反饋,濃郁的蔬菜甜味中,薑與蒜的辛辣清香微微昇華上來。晶瑩剔透的蒜白輕輕灑落在美味的小山丘頂,畫龍點睛。牛腸肥滋滋的固態油脂被緊緊束縛,彈牙的力道挑釁著感官,讓人想一再挑戰。
但到這裡我開始覺得好像少了什麼,思考起日式料理與我之間突然的隔閡。原來是濃縮似的鹹度燙著我的舌頭,突然渴求白飯從中調解。這些明明就很下飯啊!雖然向對座的在地人表達了我的疑惑,但看來這樣的吃法好像是常態,我抗拒了白飯的誘惑,還是以酒代飯、入境隨俗吧。
もつ鍋。
吃完三道小菜的我被「吃下飯的菜不配飯」這樣的迷思弄得有些空虛了。
正在心裡胡亂推論日本人果然食量不大之類的想法時,M君加點了牛腸鍋。雖然啤酒在胃裡起了作用,開始有「飽」的訊息從消化系統那裡傳過來腦這裡,但我期待牛腸鍋挾著「正餐」的氣勢君臨餐桌。
想起要拍照的時候已經是這副光景了。
讓我回憶它的原貌;平淺的鍋底舖滿牛腸、豆腐、菇類、野菜等,再疊上厚厚一層深蔥綠色的蒜段。橙紅色的辣湯汁雖然只是虛張聲勢,滾燙而蒸出的香氣卻逼人,我們就這樣配著隨性的話題將它蠶食完了。
如果不是我把胡椒聽錯,從包包裡掏出面紙給他,這點程度的辣是無法將我的臉頰涮紅的。
抽象或具象地,一直到店裡只剩下我們的時候,我們才終於向多禮的店員們告別。
在有菸灰筒的路口,等待他緩和再也無法抑制的煙癮。
到了秋葉原,還不熟悉地理關係的我,帶著M君迷失了一陣。幸好憑著模糊的印象總算找到了方向。
我們在星巴克前道別。またあした!明天再見!
洗完香的我在飯店,收到他傳來的臉書訊息。結果還是沒搭上終電而搭了十分鐘的小黃啊!他給了李鵠很好的評價,讓我滿足地笑了。送出含蓄的回信之後,我就這樣來回反覆地咀嚼那封訊息的每個字句,比作日檢閱讀測驗還認真地。直到不知何時墜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