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5-1 10/5 走進童話書

Latrán區
城堡區
Pension Lobo
捷徑轉角
Lunch - Krčma v šatlavské ulici
舊城區
Dinner - Na Louži



@Penzionek Olšakovský

早上睜眼,民宿打造的夢幻小空間就已經久候著迎接我們。拉開小碎花的白色窗簾,Vltava河畔風光成了房間的裝飾畫。
出門前的準備琢磨完畢,出了房門,公共的轉角小餐廳已經擺滿整個大托盤的豐富早餐。




我們興奮地捧到民宿後門的露天座,想著要延續昨晚在河邊用餐的氣氛。




自以為很有貴婦的感覺而沾沾自喜著。




麵包、穀片、吐司、牛奶、起司、火腿、優格、乳酪、奶油、果醬、餅乾,還有咖啡跟各式茶包自選,讓人眼花撩亂。
其中被果醬包圍繞在中的神祕罐頭,其帶力的腥味吃起來很有貓食的味道(謎)




雖然室外備有毛毯,但因為太冷,還是回到室內用餐了。
屋內屋外都是道地的歐式風格(廢話),哪裡稍減興致呢?

 




7:59 在 Penzionek Olšakovský:「 超豐盛早餐(不到NT100/人) 」





吃得八分滿腹便不再硬撐,將餘下的乾糧裝袋收進包包裡以備不時之需,出發。

沒幾步路,彩繪塔就在路口現身,木橋前我看得新鮮,跟夜裡總是不同風貌,彩繪壁面粉嫩中微閃著金箔那樣的光澤。 儘管天候不佳,雲層黯淡了天色,彩繪塔還是自傲生輝。




從橋上可以依稀看見我們可愛民宿的小後院和昨晚用餐的U dwau Maryi。




對岸有教堂St. Jošt Church挺然聳立。



 

一過橋就看到這間可愛的瓷器店,大門上的杯子多麼精緻而具巧思啊。



 

除了各種各樣的紀念品店,Latrán區有不少琥珀首飾店,攫住了我們的腳步。



 

不久會遇上連接石階的岔路,看見畫面左邊那敞開的半邊小木門嗎?賣的是這裡的傳統甜點-Trdelník。
這條石階可以直達城堡,但我們首要之務是先探探洗衣店的路,便繼續沿著Latrán前行。




捷克的連鎖餐廳-好兵帥克也在這裡呢。
那戴著水藍色帽子的肖像畫很是好認。

 


兩位小姐請克制一下。




好不容易在巷弄中找到了Pension Lobo的所在,一不留神差點漫步出了Latrán區,趕忙折回。
過了Pension Lobo的那個轉角處,從地圖看來應該直走仍有路,實際上卻是不通的,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旁邊房子在整修的關係。本來有查到資料,指出那轉角處附近有Vodafone的門市,也沒有找着。幸好在布拉格有先買好。




經過Bata鞋店對面的Red Gate,就算是進了一號城堡庭院的範圍。
右手邊有可供落腳小歇的咖啡廳,還有Information Center。我們很興奮地衝進去想著要拿繪畫風格的立體地圖,結果一份是99Kč,掙扎了一會兒還是放了回去。不過在這裡找到了免費的紀念章,拿出自製的旅遊小書,一邊想著柏林那要錢的紀念章,一邊愉快地使力。




看見天空從雲層中探出藍色,我暗暗祈禱其範圍能愈擴愈廣。




一號庭園的腹地不小,倒是不能拖住我們直指彩繪塔的步伐。
通往二號庭園的大門就在眼前,與一號庭園相接的是城壕上的小橋。



 

小橋兩側各有一尊雕塑。右側是聖約瑟夫帶著幼時耶穌的雕塑,靠彩繪塔這側的聖母瑪麗亞雕像,可追溯至十八世紀末。
若往橋下看可以看到城壕裡飼養着的熊,此處稱為「熊熊護城河」(Bear Moat),但此行人完全沒發現(泣)

 


熊熊就是這種FU
城堡養熊的記載最早出現在1707年。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進了二號庭園,我們仍然沒多做駐留,就往彩繪塔方向走。
已經可見小城堡(Little Castle)精細的壁畫。




往這階梯上行就是入口。




走到二樓,先是一處小露台展開而來,站在露台邊可以往下欣賞二號庭園的景緻,不過這裡的彩繪牆面更是讓人目不轉睛。




感覺滿溢的背景俯拾即是。




彩繪塔啊,不管從什麼角度看你,都是風情。
待我離開立體現實,進入平面童話。




進入室內逛過許多開放的空間以及禮品店以後,終於在不明顯的一隅找到售票口。
城堡內許多地方需要門票才能參觀,我們只買了彩繪塔的票,想登塔一覽小鎮風光。




慢慢踏梯往上爬,塔內低光,透過小窗投射近來的光線顯得格外耀眼。使得這窗景更不像真的。
我想問:我翻到哪個章節了?




彩繪塔一共有六層,最低的兩個樓層大約是在1580年代左右落成。
最低的兩層樓比起上層的部份寬,之間僅以檐板相隔。內部沒有多作裝飾,彷彿置身小石窟。




三樓以上的天花板僅是簡單的桁架構成,內部沒有內部像白色水泥洞窟,牆面偶有壁龕或舷窗,樓梯甚至也是極簡的木板梯而已。




可愛的彩繪塔模型就擺在三樓供人細賞。




鐘樓位在四樓,裝置有四個大小重量均不一的鐘。六樓則是時鐘所在的樓層。




五樓是筒型拱頂的騎樓,可供展望的露台就在這裡。好期待即將看到的景致!





11:36 在 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彩繪塔(我們現在活在故事書裡) 」

一眼望去都是紅頂小屋。




騎樓很窄,露台又有間距不大的長柱群,要與背景合影可不容易。




記得帶上你的廣角鏡。




環境不一樣,人也入境隨俗,表情很自然地被心情妝點得很美麗。





一號庭院。
可以看到庭院右上邊的Red Gate,是我們進城堡的大門。
左邊拍不完整的就是New Burgrave's House以及與一號庭院相接的石橋,橋下就是沒什麼水的熊熊護城河。
既然有「New」Burgrave's House,便有「Old」Burgrave's House,照片右下角僅拍到屋頂的兩層樓房便是。若從好兵帥客餐廳旁的城堡階梯走上來,就會從Old Burgrave's House旁的小門進入一號庭院。




二號庭園。
左邊是鑄幣廠Mint,右邊的L型建築是New Burgrave's House,與較高處的上城堡(Upper castle)相鄰的白色小屋是Dairy,由於其通往上城堡的地理位置,在過去與New Burgrave's House一樣屬於防禦工事的一部分。
更早以前,Dairy是用在農業用途,在此製作奶油、乳酪等乳製品供與城堡的人們,想當然這就是其名稱的由來。
現在的Dairy,似乎常用作不定期的小展覽。




遠看近看都很美。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好像玩具屋啊。




St. Jošt Church的綠頂前,找到我們可愛的民宿♥




還有昨晚用餐的座位☆




連接舊城區與Latrán區的木橋。




上城堡靠近鑄幣廠的洞洞裡,有人坐在那裡好不悠閒啊!





庫倫洛夫的名字來自於它被Vltava河蜿蜒流經的自然地形。Krumlov意指彎曲的草地,Český的意思則是波希米亞,因為在捷克東南方還有另一座類似形狀的城鎮-Moravský Krumlov,冠上波希米亞之名正好與莫拉維亞的Krumlov區分開來。
因此,只講「庫倫洛夫」似乎稍嫌不夠精準。




但姑且還是以庫倫洛夫稱之吧!現今捷克包括東部的摩拉維亞區域、東北小部份西里西亞區域、以及包含布拉格共佔地三分之二左右的中西部區域-波希米亞區域。庫倫洛夫屬於波希米亞,歷經普熱米斯爾王朝(Přemyslovci)、盧森堡王朝(Lucemburkové)等,也曾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其中一個王國,三十年戰爭以後大致由哈布斯王朝統治。




再將範圍縮小至南波希米亞:Vítkovci(德文:Witigonen)來自安定南波希米亞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家族,其家族創立者為Vítek of Prčice。Vítkovci家族崛起於12世紀,Vítek of Prčice被記載為腓特列一世(德文:Friedrich Barbarossa)的使臣,在普熱米斯爾統治的時代被封爵,漸漸掌握南波希米亞的域權。

Vítek of Prčice死前給了五個兒子各一朵五瓣玫瑰,不同顏色象徵其特有的統治權。這些後裔此後也成立了許多重要的捷克貴族家庭,在1250年左右,建設了庫倫洛夫城堡(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及其南方城鎮的羅森堡城堡(Hrad Rožmberk)。庫倫洛夫城堡與周邊城鎮約莫就是在這十三世紀開始發展,城堡周邊的城鎮稱為「Latrán」,居住於此的也大多是與城堡有所關聯的人;被Vltava河包圍的區域則稱為「舊城」。




1251年,波希米亞國王普熱米斯爾‧奧塔卡二世(Přemysl Otakar II)透過聯姻取得奧地利領地,他的殖民政策也讓他成功整合捷奧邊疆零散的群落,連同奧地利領土併入他波希米亞的版圖。這一連串的作為導致許多紛爭甚至是武力衝突,特別是為了與Vítkovci家族鬥爭,也在這時建設了České Budějovice這個城鎮好進行對峙。然而後來的發展並不如他意,國王的勢力逐漸被削弱,在1278年戰死,六年後由Vítkovci家族的分支-Krumlov家族取而代之得到統治權。

1302年,Krumlov最後一位成員過世,根據法律,Krumlov的領地應全數歸還國王,但Vítkovci家族另一強大分支Rožmberk,則要求國王凌駕於法律之上,將領地授予Rožmberk。此後Rožmberk家族便在庫倫洛夫區域定居下來,在他們300年的統治之下,城鎮的經濟貿易與工藝蓬勃發展,許多小屋也被精心地一棟棟打造出來。在羅森堡家族的時代,除了領主的推力以外,受到德國及奧地利等鄰國的影響,以及宗教機構的設立,刺激小鎮許多建設。也是為了將信徒帶領至更崇高的信仰,教堂裡外的裝飾更被悉心雕琢,聖維特教堂(St. Vitus Church)就是在羅森堡時代,由一個小教堂漸漸擴建得至善至美,在胡斯戰爭爆發前,就開始大幅改建,教堂內的壁畫十分華美。




1412年爆發抵制天主教教會的胡斯戰爭以後,由於Rožmberk捍衛天主教權益的主張,許多藝術家逃難至庫倫洛夫,也是由此時期開始,家庭式的繪畫工坊開始活躍,為此區域的文藝發展更添一筆助力,在中世紀晚期與文藝復興時期創下燦爛輝煌的巔峰期。十四世紀以前的繪畫幾乎沒有被保存下來,唯一僅有的書畫則是以聖經的場景為主題的畫作,當時對於「美」的定義,可由此窺見一二。十五世紀以後,羅森堡家族與布拉格宮廷間的關係已然開始緊密,此時的繪畫才開始留下記錄,因為這些藝術行為也必須獲得布拉格宮廷的許可。為紀念Rožmberk的貢獻和那段美好時光,代表Rožmberk家族的家徽「紅色五瓣玫瑰」也成了庫倫洛夫的象徵標誌,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末還會舉行為期三天的「五瓣玫瑰花節」。

15世紀末,透過幾位Rožmberk家族的領主的研究,義大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開始滲入庫倫洛夫。但歌德風格仍是波希米亞地區重要傳統,因此在16世紀後半以前,文藝復興都未能產生重大的影響。直到威廉‧羅森堡(Vilém z Rožmberka)放手讓義大利藝術家Baldassaro Maggi d'Arogno將原哥德式的城堡改建為文藝復興的風格,並重建成排的別墅小屋,才開始對城鎮的外觀帶來甚大的改變。在哥德時期以歌頌宗教及祭典為主的創作,到了文藝復興則轉至世俗的主題:如由古典時期的占星術、煉金術而來的神話或歷史故事。義大利傳入的灰泥刮畫法(Sgraffito)可以在城堡中許多地方看到,如第三庭院、第四庭院以及小城堡。這種將灰泥塗牆面再刮出圖案的作法,使得壁畫看上去更有立體感,譬如那畫出來的磚瓦就活靈活現的,有些畫出來的窗櫺跟真正的窗框混淆在一起,不仔細看還分不出真假。在第二庭院中的New burgrave´s house,第四庭院的壁畫以不同色調的灰色來強調明暗對比,其繪畫的主題受到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變形記」以及「七美德與行星」的啟發。




第四庭院一隅。




到了1602年,Rožmberk家族的最後一名成員因債將領地賣給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Rudolf II.),1617年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Štýrský)當選波希米亞國王,並繼承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位,迫害新教徒,一改過去哈布斯堡家族對波希米亞新教的寬容政策,引發三十年戰爭。在1622年將庫倫洛夫賜給艾根堡家族(Eggenberkové),以回報其在戰爭中提供的經濟支援。此後艾根堡家族持續了三代的統治,第三代的約翰‧克利斯丁(Jan Kristián I.)大舉改建,包括城堡的花園、大廳、階梯等等,使得庫倫洛夫又轉變為巴洛克風格。

十八世紀初艾根堡家族滅絕以後,庫倫洛夫洛於出身於巴伐利亞的施瓦岑貝格家族(Schwarzenberkové)名下,到了喬瑟夫‧亞當‧施瓦岑貝格(Josef Adam ze Schwarzenberku)統治的年代,現今看到城堡中的巴洛克劇院、化妝舞會廳、庭園中的夏屋「Bellarie」、披風橋等都誕生於他帶領的維也納藝術家之手。1743年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的一省份,官方語言為德語,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語人口都被驅逐出境,施瓦岑貝格的統治也到此為止。

寫得這麼長,簡言之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至20世紀以前的年表:




從彩繪塔下來,回到第二庭園,天氣終於轉好,灑下不甚烈而溫暖的陽光。




感覺自己是用了縮小燈走進來似地,總想抬頭看看天空在不在。




第二庭院建造的原意,是為了在上城與下城之間多一層防禦。直到十六世紀後半的改建才賦予它更雄偉的氣勢。




庭院中央的噴水池約莫是隨城堡改建工程而建立的。可追溯至1641年左右。




通往一號庭院的城門上,出現疑似肚子有羅森堡家徽的熊熊雕飾!但為什麼胯下有謎樣的獅子頭呢?



身後那上城的入口城門,可是幾經波折。
上城偏高的地形,與第二庭院可不好連接,那斜坡也不是原本就有,在填平以前曾是座城壕。
稍早介紹過的Dairy,在供應城堡廚房乳製品的功能以前,事實上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建的。在Dairy後面有另一個像小塔樓的結構建築,內有長梯,終點以木橋與上城的舊入口相連。在城堡走入文藝復興風格以後,城壕填平,木橋也被拆除,Dairy的定位也轉為農業取向了。




看到蛋糕店...差點被吸進去。



Dairy這次的展覽跟手指有關?!
本來要一探究竟,不料要入場費,自然是見狀離開。



上城入口城門上裝飾著的家徽,下面較小的屬於年代較早的威廉‧羅森堡(Vilém z Rožmberka),上面雕得精細的則屬於艾根堡家族的Jana Antonína I. z Eggenberku與他的妻子。



連結第二與第三庭院的拱型長廊是由威廉‧羅森於1577年左右建造。



因為地形之故,長廊很陡峭,挑高的設計就算騎馬也能通過。



雖說是一男兩女的三人行,其實...來度蜜月的是這兩人吧!真是好不甜蜜♥



官網這張斷面秀(無誤)太美了,我也不好東施效顰(根本畫不出來吧XD),還是借來一賞吧。

庫倫洛夫城堡的規模,在捷克可是僅次於布拉格城堡,當時散漫的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包圍第三庭院與第四庭院的上城宮殿,各室內裝想必是各有精彩之處。第三庭院有施瓦岑貝格家族(Schwarzenberkové)的畫廊、有綠色小鐘樓突出的聖喬治城堡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王子的房間等等,第四庭院則有洛可可風格的化妝舞會大廳(Masquerade Hall)、鏡廳(Hall of Mirrors)、公主起居室等。這些都需要參加導覽才能盡賞。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鏡廳(Hall of Mirrors)
自然比不上凡爾賽宮的鏡廳那樣金碧輝煌,但那些精細的壁畫簡直是雕出來的那樣。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化妝舞會大廳(Masquerade Hall)
不只是畫出來的壁飾,還畫出許許多多的人物呢。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穿過第四庭院後,緊接著是遊客群集留影的披風橋(Plášťový most)。



從披風橋上看另一種角度的風景。




可見得王公貴族們從宮殿房間看風景有多麼心曠神怡啊。



披風橋上的其中一尊石像。



下層通道則連接化妝舞會大廳以及巴洛克劇院的皇家包廂,上層通道則從城堡畫廊一路穿過劇院頂部,直通城堡花園。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在Na Ostrově小小島的木橋上,可以仰望披風橋英姿。



披風橋的名字,源自於它最初的職責-保護城堡的西面。他也是我們剛剛一路走來,城堡中最長的走廊(全長922m)的一部分,三層樓的結構座落在巨石柱上,連接上城以及第五庭院,而我們就走在它的騎樓裡。據說這條長廊過去可以一路連通到Latrán區的修道院,只是如今城堡外多屬私人住宅,便都以牆區隔開來。從地圖上來看很難想像這條通道過去是什麼模樣。




◉巴洛克劇院(Castle Theater in Český Krumlov)
雖然十五世紀末就開始吹起看劇的流行,城堡中也設有劇院,但這座巴洛克式的劇院是在十七世紀末才由艾根堡家族建立,直到十八世紀末施瓦岑貝格家族的年代,才又加入可以轉換場景的特殊機關、美麗的壁畫、天棚畫和華麗的裝飾。
圖示為花園佈景。另外還有森林、城鎮、軍營、監獄等各式佈景,由一層又一層的布幕來堆疊出華麗的空間感。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參考官網的立體結構圖,總算明白了披風橋與劇院的構造。
像這樣的劇院大多都沒有被保留下來,可見這座城堡劇院的價值,只有瑞典有一座劇院能與它匹敵。兩者皆保存當時的舞台技術,前者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後者則展現古典主義。
(圖片取自Český Krumlov官網)




略顯秋意的暖色山頭,和紅瓦小屋群協調得渾然天成。
其實除了宮殿,城堡外圍尚有腹地不小的花園可賞,可惜我們並沒有步及。
懷著放空的心緒,被周圍的景物包圍著,就這樣結束了午前的行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